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子也开始变多了起来。人们大概都有同样的体验,晚上每每要睡着的时候,就会被嗡嗡嗡的蚊子吵醒,就特别想开灯看看蚊子在哪儿,一开灯蚊子就不见了,一关灯蚊子又出现了。夏天大概就是一个和蚊子斗智斗勇的时候,现代有灭蚊拍,古代可没有这高科技的玩意儿,古代人是怎么驱蚊的呢?

  第1种就是文人们喜欢的安慰疗法。这安慰疗法很简单,就是写文章发泄出对蚊子的憎恨和不满意。这类代表作有庄子的《天运篇》,欧阳修的《憎蚊》,李渔的《闲情寄偶》。其中当数欧阳修的zui为引人注目,首先是描写了蚊子的小,接着描写了蚊子的声音吵,然后再说蚊子咬人起包,zui后总结说蚊子太多了。

  看来,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对蚊子都是十分的憎恨。这安慰发泄疗法,当然没啥用,古代人常用的方法就是烟熏法。古代人发现蚊子怕烟熏,尤其是艾草和茼蒿燃烧后产生的烟,可以灭蚊子。人们到了夏天,就将艾草和茼蒿搓成绳子状,做成了驱蚊工具火绳。火绳的使用方法很简答,就是点火烧。虽然这烧出来的味道不咋好闻,但是目的还是达到了。

  这火绳也不能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去,况且这东西燃烧之后,味道挺难闻的,从别人身边走过,带着一股臭臭的味道,还是比较影响个人形象的。古代的一些才子一想,这样不是耽误我撩妹了吗,火绳必须要有所改进。于是乎,香囊就诞生了。香囊里面装的都是一些配伍好的驱蚊药材,比如艾叶、霍香、薄荷、冰片、金银花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蚊子zui讨厌的,人们佩戴好这种香囊上街,简直就是人形花露水。这也是为什么北宋都城汴京中药铺一条街一个夏天都没有蚊子的原因。

  当然,一些社会底层人民防蚊采取的就是生物疗法了。这个生物疗法很简单,就是在睡觉屋子的门口摆上一个大水缸,在大水缸里养上好几只青蛙,蚊子还没飞进屋子就被青蛙吃了。

  就算是这样,有时候还会出现漏网的蚊子,蚊帐就闪亮登场了。蚊帐zui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齐桓公用透亮的纱布将自己的床围了起来,蚊帐就这样诞生了。到了宋朝时期,蚊帐被全民接受,就算再贫穷,蚊帐也是非买不可。直到今日,蚊帐也是热销货。